艾旺多語翻譯

劉新圓/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猶記得兩岸剛開放交流時,大陸有專家學者對於台灣人普遍使用「古文」,感到非常驚訝。聽到廣播主持人在娛樂節目說:「他好聒噪喔!」他們大為讚嘆,想不到文言文的用詞如此深入生活。因為新聞報導了這消息,我也赫然發現,原來「聒噪」是古文,而我們客家人平常罵人囉嗦,也是說「你好會聒啊!」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古文,例如客語的「食飯」、「日日」,閩南語的「億著」、「掠狂」等等,不勝枚舉。倘若把這些古文寫下來,讀一遍,會發現,原來以為很土的東西,竟然變得文雅了。方言不僅保留大量的古文字,還保留了古音,尤其在讀古詩詞時,因為入聲字沒有消失,所以節奏上有長有短,音樂性比國語豐富太多。最近文化部在推「國家語言發展法」草案,如果古詩、古文都鼓勵使用方言,讓學生體會母語抑揚頓挫之美,以及方言保留的深厚文化底蘊,從而提高對母語的信心與驕傲,以說母語為榮,豈不是一舉多得?台灣民眾普遍古文水準高,或許一方面是因為未受過文革洗禮,另一方面,是古文教育成功。日前我和家人到桂林玩,與一個大陸年輕小伙子併筏遊灕江,他說,如果下雨就更美了。我就說:「濃妝淡抹總相宜」,他沒聽懂,我又解釋蘇東坡形容西湖美景的典故,他更沒反應了,八成連蘇軾是誰都不知道。由於語言隨時在變,文字則相對穩定,所以文字跟不上語言的變化速度,是普世的正常現象。但弔詭的是,經典文章卻往往可以歷經幾百、幾千年而越陳越香,甚至日久彌新。雖然很多人討厭文言文,可是,英國人讀莎士比亞劇本,照樣得辛苦地靠翻譯與推敲。試想,若是因為閱讀困難,而廢掉莎士比亞,或改用大白話,恐怕就要「動搖國本」了吧?台灣的古文教育,不是國民政府的專利,早在先民來台時,只要讀得起書的家庭,就很普遍了。我還認識一位出身世家的長輩,從小練習拿毛筆點標點符號,直到成年。這樣扎實的文化傳承,也並未因日本殖民統治而中斷。二戰美軍轟炸台灣時,家母的外公,還帶著一群小孩躲在防空洞讀三字經呢!記得高中時,國文老師額外給我們選讀老莊,當時一知半解。但出社會工作,有了較豐富的人生經驗後,重看老子,竟然發現每句都好有道理,一口氣就把它從頭讀完。年輕朋友們,雖然古文艱澀難懂,還是先忍耐著撐過去吧!想當年我們每冊國文第一課都要讀「偉人」的文章,那才叫味同嚼蠟呢!



本文引用自: 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new/20170830/1193160/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社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imsx81uc7yd 的頭像
    simsx81uc7yd

    simsx81uc7yd@outlook.com

    simsx81uc7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